2015年3月2日于上海 进入专题: 央行降准降息 金融 。
强权也非常直接,告诉你,你的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啦,不服都不行。为了交换的便利,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。
大意如下:虽然人的欲望是无限的,但是一般地,对于大部分产品,都还是有个理性的需要量。日本的制造技术大幅提升,出现了富士重工、小松、丰田、本田、尼桑、索尼、松下、东芝、三菱、佳能、尼康等极为著名的公司。第三个链条断掉或者货币没有完成增值过程,企业还可以通过借债来维持生产(链条1和2的持续,或者整个链条的存在)。三,储存财富,储存实物实在麻烦,就直接以货币的方式储存。从一个总量意义上来看,若定性都不能良好传递,企业是必然要破产的,但是若是定性能够传递,但是货币没有实现增值过程,即一个链条完成后,货币长期没有增加,企业长期也将倒闭。
第三个链条,是有一定概率断掉的,而一旦长期断掉,企业就破产了。资源转移的背后,是货币的流动。今天刚刚发布的PMI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动能还在进一步下滑。
3个月的SHIBOR也上升了超过50个基点(图3)。去年11月降息之后,红火的股市行情已经明显产生虹吸效应,大量分流实体经济资金,反而加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。等到货币政策真的降息降准,再比照疯牛时的状况作配置调整也不迟。过去一个多月的市场行情验证了这一预判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央行有理由担心进一步的货币宽松会给股市火上浇油,反而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的缓解,以及经济增长的平稳。其中,经济增长状况是更大的变数。
但货币全面宽松带来的副作用,以及股市疯牛对实体经济资金面的虹吸效应又制约货币放松空间。经济增长指标是决定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。目前,宏观经济增长面的信息好坏皆有。而春节错位也会极大扰动外贸、货币信贷这些1月有数的宏观指标。
换言之,目前在板块上做均衡配置的风险较小。这样状况下,经济增长指标是决定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。股市表现可以用纠结二字来概括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,债市进一步走牛是比较确定的。
但很明显,央行希望保留自己的对货币宽松的掌控力,给自己留出足够灵活度。但另一方面,央行也有理由对货币政策放松保持谨慎。
经济下行压力决定了货币政策不松不行。在股市各板块中,地产处在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。
疯牛行情中相当极端的股市风格在近一个月得到纠正。在股指上攻动能减弱的同时,市场波动性也明显加大,并对资金面方面的信息尤为敏感——如2015年1月19日因为两融监管造成的暴跌,以及1月21日央行流动性投放带来的大涨。在股市的各板块中,地产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。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下文将会论述的货币政策两难。相应的,股指涨幅的行业板块分布也呈现反转的态势。反过来,如果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引发货币政策大幅放松,那地产也是实体经济中弹性最大所在。
而高层领导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也给央行带来了很大宽松压力。股市的变化缘于资金面的趋紧。
从《强弩近末》这篇文章发表至今的这40多天里,上证综指仅累计上涨3.3%,与之前1个季度超过30%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。反过来,如果经济企稳复苏(哪怕仅仅是短期的),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也会大为削弱。
在这样纠结的心态中,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成为最大扰动因素。正如央行之前多次说过的,宽松货币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发挥维稳的作用,但会在长期留下很多副作用。
而12月领跌的TMT板块则在1月份领涨。在这样的思路之下,降准降息这样短期内不可逆的货币宽松工具不太可能推出。【摘要:进入2015年,资本市场陷入纠结状态。而股市则可在短期内做均衡配置以规避风险。
从疲弱经济增长和低迷通胀来看,货币政策理应更加宽松但2015年1月的股市则明显有利于小盘股和成长股。
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下文将会论述的货币政策两难。人民币贬值压力带来的资本流出是资金面抽紧的一个原因。
今天刚刚发布的PMI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动能还在进一步下滑。而在那之前,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在两难之中保持相机抉择的态势。
从《强弩近末》这篇文章发表至今的这40多天里,上证综指仅累计上涨3.3%,与之前1个季度超过30%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。这样一来,宏观增长的准确状况大概要等到3月上旬发布1、2月累计宏观经济数据时才能明晰。但地产销售的改善,以及信贷投放的加速又给人经济复苏的想象空间。去年4季度的牛市中,股价的上扬集中于大盘低价股。
3个月的SHIBOR也上升了超过50个基点(图3)。这意味着从疯牛那种极端的风格回撤应该是比较确定的。
在去年11、12月,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已经明显加快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央行有理由担心进一步的货币宽松会给股市火上浇油,反而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的缓解,以及经济增长的平稳。
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,债市进一步走牛是比较确定的。但是,金融市场资金面的趋紧、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心理压力、以及监管层对股市加杠杆资金的清查又给市场带来不少压力。